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

蛋蛋裡如何挑骨頭?為何要挑骨頭?(甲狀腺抽吸篇)



外科醫師小鄭和病理醫師莉莉通話中~~

小鄭:上次王先生抽了右邊甲狀腺的一顆結節(1.6公分),你報告是:確定癌症細胞。但是,我超音波看起來這顆1.6公分的結節不像癌症ㄋㄟ

2017年11月6日 星期一

絕響的鋼琴聲,病理醫師心中一輩子的遺憾~~


這是一個鋼琴老師和病理醫師邂逅的故事,最終在病理醫師心中留下了一生的遺憾~~


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

看我出個什麼題,來考考你的能耐~(冰凍診斷)




病理界的前輩,都喜歡稱"病理醫師,是醫生的老師"。我是不敢自居,不過老前輩們所說,有它的道理。為什麼?

我們先來看看白色巨塔的一個橋段:


仙風道骨的病理科大河內教授

大河內:(指著里見)你們內科,是know everything but do nothing!

(指著財前)你們外科,是know nothing but do everything!

我們病理科know everything and do everything﹒﹒﹒﹒

財前(叱之以鼻):但是病理科always TOO LATE!

看完這段話後,你可以理解我們面臨的挑戰有多艱鉅了吧? XD

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

鮮魚的美味,消費者吃就知道;尿尿的細胞,誰會哉和把關?




如果大家去過魚市場,一定有聞過魚腥味。大家會知道魚不新鮮了,因為魚死後會開始被微生物分解產生異味。魚要好吃,如何保存維持新鮮度就很重要!


對於高經濟價值的魚,如:紅魽,黑鮪魚,時間更是重要。在遠洋漁船上捕獲要馬上急速冷凍才能保持到港新鮮度。低溫延長鮮度,或者運送時間短是關鍵。當然,最好是活跳跳魚,在水族箱內看著你,現撈現料理,尚青~~


走在陽明山的魚路古道上,雖然現在聞不到魚腥味了(只剩自己的汗臭味啦XD)。想想過去的古早人要把魚獲用擔子挑到北投來賣,可以盡力縮短運送時間(跑快一點),或者如何低溫保存鮮度(放冰塊),延長美味時間了。


好麻煩唷?重要嗎?

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

"多異常"的巨核細胞(Megakaryocytes),才叫異常(ATYPICAL)?

Courtesy https://d1yboe6750e2cu.cloudfront.net/i/dbab262fcc7dfd24cceac4d6ce4e2d075b9d49cd


這是我多年來心中的疑問?最近上完課,心中還是很疑問?

長像多奇怪的巨核細胞(Megakaryocytes),才叫奇怪?

夢裡尋你千百度,一朝醒來一場空。


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

"屍"速的細胞列車,你的細胞繫好安全帶了嗎?




大家一定有到遊樂場去玩的經驗!我舉個例子,上次在迪士尼玩得很過癮的二個設施:哈利波特館內的「鷹馬的飛行」(Flight of the Hippogriff),和霍格華茲城堡裡的「哈利波特禁忌之旅」(Harry Potter and the Forbidden Journey),絕對是一定要玩的!

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

什麼叫異常色素細胞增生?到底是良性痣還是惡性黑色素細胞瘤?



皮膚科門診看診中~~~

上個禮拜,王先生有顆不大,但是長像有點奇怪的痣,被建議切除做病理檢查。


巫醫師:王先生,上次你有一顆怪怪的痣,做了切除,送病理判讀。病理醫師判讀:異常色細胞增生。提到"可能"是早期的惡性黑色素細胞瘤,建議切除乾淨。

(老王心裡似乎閃過念頭,電視上演的黑色素細胞瘤會要人命,我的孩子還小,我的老婆怎麼辦?)

老王面露悲傷,激動地問:報告是異常色素細胞增生,"可能"是惡性。不要跟我解譯那麼多可能性和選擇。我只問它到底"是"還"不是"惡性?你們的病理醫師是不是沒有經驗,我要找別家看!

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

用眼睛看就知道我的痣好壞?你能保證我不會得黑色素細胞瘤嗎?






皮膚科門診,看診中~~

病人:醫生啊,我小腿上一顆痣(良性),看起來黑黑的。心理裡有點擔心,會不會是電視上演得黑色素細胞瘤(惡性),聽說會要人命?很可怕。


陳醫生:我看起來覺得是良性的痣,我現在用皮膚(放大)鏡仔細看,覺得還是良性的痣,沒什麼異常特徵,建議你長時間追蹤就好。


病人:你只用眼睛看,就能保證一定是良性嗎?不然我要你保證我一定能生命安全。


醫生:......


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

<讀書會>Think Big, Start Small, Move Fast 翻成(微破壞)



第一次認識Mayo Clinic這個大名,是在研究冰凍切片,要如何精進切片技術,發現追溯到最早期的文獻時,就來自這家機構。精進切片技術為什麼重要?跟我喜歡液基抹片來做細胞診斷一樣,看得清楚目標(玻片),就打得準(診斷)。


它好像不如John Hopkins Hospital or 哈佛 有名,但是又總在很多醫學相關的文獻上,都看到它重要的影子。


偶然在書店上瞥到這本書,翻了幾頁就打算買回家拜讀了,一窺傳說中的國際知名醫療中心的堂奧。了解一下它的小時侯。


人或者機構,都有青澀的時侯,小時侯菜,不是菜。但是為什麼當中有的會成為偉大機構,一定有它的故事。我提幾點讓大家淺嚐一下。


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

[驗屍官]:一個十七世紀燒女巫害到現代法醫故事





每年幫學生上"法醫學",都需要找點有趣的故事來吸引學生。

今年的端午節鉅獻(對我啦~),一粒南部粽配一部恐怖片"驗屍官"。


電影開演囉~~(很可怕,我看完做惡夢了,無膽勿試)


首先,介紹一下電影的名字"Autopsy of Jane Doe



Autopsy,中文翻譯成"解剖屍體"。法醫每天的工作。

Jane Doe,是個女性名。姓Doe,名Jane (珍)。看起來有名有姓,但是在英文代表對無名女屍的稱呼。為什麼叫這個名?也許是太菜市場名了。

直接翻譯"無名屍",好像太無趣了。取名字叫"驗屍官",也許滿驚嚇恐怖的,連我自己在買票時,說"來一張"驗屍官"",都覺得滿怪的XD


「驗屍官」這種職業,是種「理性與科學的代表」。驗屍的目的,是為了由屍體的外傷與內臟情況,推斷死因(COD = cause of death)。驗屍官不只要對於身體構造有著十足的認識,能夠判斷體內體外各種細微差異所代表的意義,還要有絕佳的推理能力,畢竟到處都有傷,哪些是真正的死因,先溺水再勒斃,還是先勒斃再扔水中,氣管肺部的呈現肯定不一樣,這些細節都有賴檢察官謹慎的觀察與推度。


很抱歉要刪改原作者文字了。看清認明,驗屍官是法醫(醫學科學)在做的工作啦,不是檢察官(法律科學)。


全文多次引用自《驗屍官》幻覺的謀殺,女巫的報復;偷笑的女屍,發抖的男人


我不得不佩服寫劇本和拍片的人滿考究的。整個故事舖陳是延著警察辦案的主軸在思考,再把棒子交到驗屍官手上。


故事很簡單,就是在一個離奇的家庭命案現場,有具毫無外傷的絕美女屍,警官說,帶回去吧,先去驗屍看看,今晚就要知道死因。接著,驗屍官父子徹夜動工,一邊解剖一邊解說,推理的過程,相當腦補。


警官,憑辦案經驗,覺得絕美女屍和其它人的命案現場很不搭嘎。


身份不明(很專業地檢查了指紋和身上沒有證件或者刺青——講到身份辨識的概念哦)


死因不明(現場看身體外觀沒有外傷,現場很可疑,死因很可疑),要找驗屍官鑑定死因,因此,帶出了驗屍官的戲份。


屍體打包好(維持證據鏈完整),由警官送到驗屍官的辦公室。


驗屍官的工作,跟我在學校學的一樣。


完整的解剖檢查:



先看外觀(哪裡有傷?沒有傷,只到看顏值很高的女主角),無法解譯死亡。

再看內臟(在切開人身皮囊,接著剪開肋骨,一個一個重要內臟攜出檢查。我隔壁的女性觀眾看到這裡,已經要吐出來了~~不得不說真得很擬真)。仔細觀察,看到一堆陳舊傷,懷疑被折磨虐待,又在胃腸中看到中世紀常出現的奇怪宗教圖騰,故事拼湊越來越有趣了~~

看到這裡,你可能被開膛破肚流了很多血,吸引走注意力了。不過這時,筆者偷偷瞄到兒子拿了一支50CC檢體管(醫檢師都叫它,火箭筒),收集了沿皮膚流下來的血。這其實是個錯誤示範啦,老師都教要收集心臟血。目的在做毒物分析,還記得放冰箱。導演不簡單!

雖然劇情當中,老驗屍官和兒子經歷了可怕的搖魂鈴靈異收音機,我都嚇到屁滾尿流了,他們還是不忘專業訓練的目的"決定死因"。一堆內臟舊傷,不足以解譯死亡,又勇敢地跑回去檢查最後的"大腦",才算完成(整)解剖。當中還不忘看到可疑的組織,要丟福馬林固定,做病理化驗或者顯微鏡下檢查


怎麼知道"不足以解譯死亡"?需要醫學訓練。


怎麼知道"什麼是可疑組織"?病理醫師的看家本領,Gross examination(肉眼判定問題組織在哪?)。


最後,驗屍官的工作"就是決定死亡的原因",No More, No Less,不會更多,也不會更少。


不要有過度期待~~有可能憑藉屍體說出命案現場發生了什麼事?兇手是誰?法醫要知道科學的極限!


我知道他怎麼死的。但是......

別問我凶手是誰?我沒有看到。

別問我凶刀是不是這支?我只知道長這樣的刀子,可以或者不可以造成這個致命傷。

別問我是誰開槍打死他的?我只知道這顆子彈穿過內臟重要部位,造成他的死亡。

誰在現場,誰開了槍,是不是就是這顆子彈,這把槍或者這把刀?你需要警察鑑識人員的專業採證,去連結凶手和證物。


最後,真得最後了,大家都習慣把病理科的解剖室放在地下室。本電影看完之後,我覺得大大不妙,可能造成逃生困難XD


為什麼[驗屍官]:一個十七世紀燒女巫會害到現代法醫?賣個關子,進電影院探索一下。



2017年5月26日 星期五

灰指甲的黴菌,看不到,代表不存在?




指甲感染黴菌,就做"灰指甲"。



在指甲手術發明前,皮膚科醫師只能依賴看看指甲的外型,來診斷灰指甲。


健康的指甲,呈現透明有光澤。但是當指甲出現變厚,變黃,顏色變得濁濁的,且很容易碎裂,就像蟲蟲蛀食了高級木材一樣。那你很有可能得了灰指甲~~


指甲不好看,脫下鞋子的那一剎那,總多了份尷尬。這是很多年青女性到皮膚科門診求診的原因。


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

醫學中的獵女巫 (黑色素細胞瘤)



中世紀的熱門故事--獵女巫



獵巫是原指搜捕女巫與巫師或施行巫術的證據,將被指控的人帶上宗教審判法庭。今日此類事件被視為一種道德恐慌。


中世紀當時基督教(包括天主教東正教等)已經傳入歐洲將近一千年,並且幾乎成為歐洲的唯一宗教。源自於對於未知的恐懼和對巫術的害怕導致獵殺女巫,而法蘭西女英雄聖女貞德也曾被誣為女巫。


在獵巫迫害的巔峰期,很多不懂巫術的女人也遭人誣告罪成而被活活燒死。因此,不知錯殺了多少無辜。


(截錄自維基百科: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8D%B5%E5%B7%AB)


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

專門看乾癬的專家叫你來皮膚科確診乾癬?





小許皮膚科醫師的門診內。


一個看起來全身紅通通的病人。走進來時,還引起診間侯診病人們的側目。


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

細胞差不多先生的漏網之魚~~



差不多先生傳       作者:胡適

差不多先生的相貌,和你和我都差不多。他有一雙眼睛,但看的不很清楚;有兩隻耳朵,但聽的不很分明;有鼻子和嘴,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;他的腦子也不小,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,他的思想也不細密。

他常常說:「凡事只要差不多,就好了。何必太精明呢?」

細胞差不多先生的故事~~


從買車的消費習慣看醫療~~






最近在研究汽車,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。聽到高手指點的意見,很有趣~~


早期大家喜歡國產車(相較進口車俗又大碗)或者要買進口車就偏好日系車(相較歐系車內裝豐富,車子坐起來軟QQ,剛性不強)。

同樣的錢錢,也還要買更好的車(更大更豪華),所以很驚訝地發現更大台的休旅車,居然只跟過去的頂級房車差不多錢錢。真是俗又大碗~~


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

生態旅遊的啓發,棉花怎麼來?



生態旅遊慢慢成為一種流行,也許是我居住在大城市太久了,需要找回一點靈性或者放鬆。生活在高度分工的社會,探索別的領域的知識或者體驗變成一種樂趣。


今天的主角是"棉花"!

以前住鄉下,大人總說:沒吃過豬肉,也看過豬走路。

現在住城市,我變成說:吃過豬肉,沒看過豬走路。

回到主題,


棉花,可說是最常見和廣泛使用之服裝纖維,但是你知道它怎麼來的嗎?它又和今天的細胞學有什麼關係呢?它如何影響著你的健康?


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

秃頭的人那麼多,為什麼偏偏找上我?




秃頭或者掉髪是很多人的困擾,尤其是會引起社交障礙或者憂鬱(我也超怕自己秃頭的,自卑~~)。

據統計,男性過了50歲,有50%的人會有不等程度的雄性秃(除了剩下嘴巴或者肝臟是硬的,另一大危機)。

怎麼辦呢?我來建議你這麼做......

醫師Off-label 使用藥物,就是違法嗎?




每次參加國際醫學會,都很興奮聽到一些老藥,被用在治療不同的疾病上(像是治療秃頭,效果真是太棒了,絕對跟你以前想像沒有好藥可以治療不一樣)。很高興要跟皮膚科醫師朋友分享時,他們總是說這在台灣無法使用的啦,萬一出了事情,肯定被病人告不完。罵你沒有醫德,把病人當白老鼠。我覺得這聽起來很理盲!

美事一樁,為何聽起來有淡淡的哀傷呢?

接下來就跟各位看倌剖析一下,跟大家切身相關,要注意聽了。

2017年3月9日 星期四

切片"大家都會切",切得聰明就不是人人都會!




以前看到家人皮膚上有什麼病變,怕是什麼皮膚癌症,要勸他們去做切片。

老人家的反應常是:啊~要割我的肉去做檢查哦?

病人口中:所謂的"割我的肉",就是切片(切取部份人體組織或者皮膚)去做病理檢查。

切片"大家都會切",切得聰明就不是人人都會! 切得不聰明,卻可能會延誤診斷!

2017年1月31日 星期二

納達爾VS費德勒的啓發—冰凍切片的逆襲




莊小仰遇到過年才能難得有空閒時間下來,好好休息和看電視。



費德勒和納達爾真是死對頭的冤家



費帥的單手反拍的姿勢很優雅,像是一門藝術。但是單手反拍,不容易比雙手反拍有力反擊。偏偏那達爾的左手持拍上旋球剛好就是費德勒單手反拍的剋星 (單手反拍要克服跳到肩膀高度的球實在是太難了,而且西班牙蠻牛納達爾的重砲手也很有殺傷力)。

人生就是這樣,越害怕的對手,就越會遇上。總要想個方法來面對~~


要花時間修補你的弱項,還是更加強你的強項?


如果你是費帥,你要選擇強化你的單手反拍?醬子下次再遇到納達爾就不會吃鱉了。還是你要怎麼辦?


聽聽專家怎麼評論費帥,他是這麼做的~~



進入職業以來,費德勒並未真正解決反手強對抗能力不足的問題,反而是進一步精進了發球。數據上,比早年更高的一發贏球率很能說明問題。技術上,變化和隱蔽性,成了費德勒發球的招牌!

原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zh-tw/sports/35gmb3.html


身為病理科醫師,如何解決冰凍診斷(反手拍)不如常規切片診斷(正手拍)回擊強勁的問題呢?


一個是選擇苦練強力反手拍多看一點冰凍,學經驗),大概需要十年功夫吧;另一個選擇是把發球練強一點,這因人而異,但也許對某些人來說容易一些。反正比賽嘛,只要能用正當方法贏得比賽就好了(診斷正確就好了)。


面對臨床醫師發動三百六十度的冰凍切片的挑戰(攻擊你的反手拍),病理醫師要如何接招呢?



先用兩張圖告訴大家冰凍切片常規切片有什麼差別?


冰凍切片,就像冷凍肉塊~處理麻煩但是出玻片很快,困難點在看不那麼清楚



常規切片,用藥水固定和處理肉塊,就像醃製肉需要時間熟成,但很清淅易看




大家一看就能理解,這兩者都是肉,因為不同處理方法就是長得不一樣。同理,需要看""長像""來做診斷的"冰凍切片"和"常規切片"也會長得不一樣,一樣要求診斷正確就有難度了。


如何練強你的個人發球?秘密武器,就是"Cytology"



冰凍切片(有夠難看出來診斷~~)

細胞抹片(容易多了)


在冰凍下看不清楚的細胞細節,剛好是細胞抹片的強項。



所以,我個人認為~~

好好練好發球(Cytology,細胞診斷),能讓冰凍診斷做得更得心應手,不會陷入苦戰。

也請大家多給病理醫師鼓勵鼓勵,處於劣勢下(冰凍診斷,決定病人下一步如何開刀)的心理壓力很大,有多大,就想像一下吧~~如果你是費帥,決勝盤由納達爾率先破發成功,要如何連追五局逆轉勝。別忘了細胞醫檢師唷,他們就像教練一樣,對選手(病理醫師)很重要。


2017年1月28日 星期六

找零錢麻煩?嗶小鵝~~不會找錯錢,病理報告嗶小鵝,會怎麼樣呢?




找零錢麻煩?悠遊卡嗶小鵝~


記得大學時在外生活,買外食,學生餐廳吃飯或者便利商店買飲料,都會找一堆零錢,放太多零錢,錢包會鼓鼓的。因此,我在宿舍放了一個罐子,零錢都往裡面倒。

以前小城市或者鄉下的超市,看到工讀生都用標千機在每個產品上打印價格,很耗人工整理呀。

要結帳時,店員會一包一包食物從籃子裡拿來,看著標千在收銀機慢慢打入價格,媽媽還交代要注意看有沒有打錯價格,我再看著總金額掏錢出來結帳,當然還是找一堆零錢放口袋。這樣結帳當然很慢,但是鄉下地方慢慢排隊和互相聊天是種樂趣~~

社會進步,改變了什麼呢?


2017年1月26日 星期四

皮膚病理--"錯把馮京當馬涼"





馮京,故事的主角。


一位古代的天才兒童。宋仁宗慶曆八年(1048年)在鄂州鄉試中舉人第一名,仁宗皇祐元年(1049年),在汴京會試中貢士第一名,接著殿試中進士第一名,即連中三元,人稱為馮三元。(廖肇裕學長~~你是不是他轉世的,這麼強~~)

馮京考試時,等唱名放榜。據說考官在唱名時誤把馮京的名字看成「馬涼」,連呼「馬涼」數次皆無人答應,後來大家才知道是該考官自己出了個洋相,一時傳為笑談,後人屢引此事來形容人昏昧不細察而大擺烏龍的情況。

考試在門前等唱名,不禁讓我想起了當年在病理專科考試時,大家有多麼期待,考官唸到自己的名字,表示過關了(遠目~~出神中~~)


好吧,回到正題,話說莊小仰考過病專這麼多年了,有沒有持續在長進呢?

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

一例一休困擾你嗎?姐姐妹妹要自立自強!




診所的一個下午,因為病人不多,老闆看護理師們和藥師在聊天,心想我可不是花錢來請你們聊天的。

於是大聲么喝,你們這麼攸閒快去把今天看診過印出來的病例剪一剪,用膠水貼在病例紙本上。

護理師小樺:可是只有一把剪刀。老闆可不可以去一台買裁紙刀,一刀下去就裁的整整齊齊,不用浪費時間在那邊慢慢剪才有效率。

老闆:買裁紙刀還要花我的錢,不行不行你們用便宜的剪刀慢慢做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