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年3月9日 星期四

切片"大家都會切",切得聰明就不是人人都會!




以前看到家人皮膚上有什麼病變,怕是什麼皮膚癌症,要勸他們去做切片。

老人家的反應常是:啊~要割我的肉去做檢查哦?

病人口中:所謂的"割我的肉",就是切片(切取部份人體組織或者皮膚)去做病理檢查。

切片"大家都會切",切得聰明就不是人人都會! 切得不聰明,卻可能會延誤診斷!



切片不就是用手術刀切一小塊肉,有什麼難!為什麼你說切得不聰明,可能會延誤診斷?


往以下看,慢慢告訴你。

當我在當住院醫師時,總搞不清楚為什麼黑色素細胞瘤這麼難診斷。

皮膚科醫師:臨床上的黑色素斑這麼不規則,明明就是惡性的黑色素細胞瘤。為什麼病理醫師打不出診斷?

同樣的食材,怎麼料理,就影響到好不好吃(天差地別)。


同樣的病灶,小切片(只切腫瘤的一小部份來診斷,不是全部切除),最大的問題是"取樣",怎麼選位置就影響到成敗!


以前常會遇到臨床醫師切在腫瘤的很邊緣或者很小塊(戲稱鼻屎大@@),惡性細胞當然很少,實在不容易診斷。

長大一點,多看片有一點經驗後,跟資深的皮膚科醫師討論才知道眉角在哪?

聰明的醫師可能會選擇中央或者摸起來最鼓(壞)的地方(暗示侵犯深度最大的地方),一兼二顧(有侵犯容易診斷惡性,侵犯的深度影響決定後續開刀或者不開刀,截肢或者不截肢)。

看倌們說重不重要呢?

切到不重要的地方,可能沒有診斷了。要再割一次肉,你想不想呢?


外國的病理醫師也提到這個問題:

部份切片(小切片)=只有部份診斷(未必取到最惡性的地方,誤以為沒事或者只有原位癌)。



更慘的是,切到最沒有代表性的地方,誤以為是良性(老人斑也是黑的,曬斑也是黑的,看起來都很像,但都是良性的),除了可能延長診斷時間外,病人會以為沒有癌症,就不再來追蹤了。誤會就大囉。

Picture courtesy of AAD 2017 meeting

黑色素細胞癌,或者某些皮膚癌症,並不容易做診斷和治療。


在國外漸漸可見的趨勢,需要更有經驗的皮膚醫師,病理醫師,外科或者整型醫師,腫瘤科醫師回作),跨科合作好,病人治療效果才會好。

偶而我們會接到病人轉院來求診,他可能已經有好的診斷(惡性黑色細素胞瘤)但是缺乏其它必要的資訊(如深度或者腫瘤分期等等),或者只能診斷異常的色素細胞增生(atypical melanocytic proliferation),不到惡性。這些情況,皮膚科醫師無法決定下一步怎麼治療。
如果你有這個困擾,也許可以試試來找我們的馬偕皮膚科醫師看診,透過他來借閱你在其它院的病理切片來複閱發報告,或者他再請你重新取樣最適合的地方切片,幫忙你找到適合的治療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