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

生態旅遊的啓發,棉花怎麼來?



生態旅遊慢慢成為一種流行,也許是我居住在大城市太久了,需要找回一點靈性或者放鬆。生活在高度分工的社會,探索別的領域的知識或者體驗變成一種樂趣。


今天的主角是"棉花"!

以前住鄉下,大人總說:沒吃過豬肉,也看過豬走路。

現在住城市,我變成說:吃過豬肉,沒看過豬走路。

回到主題,


棉花,可說是最常見和廣泛使用之服裝纖維,但是你知道它怎麼來的嗎?它又和今天的細胞學有什麼關係呢?它如何影響著你的健康?




衣服由一條一條纖維所組成,可以來自蠶寶寶吐絲,也可以是來自綿羊的毛,或者今天的主角,"棉花"。

棉也是一種纖維,取自棉籽之纖維。當棉莢成熟後會裂開,而露出7~8個棉籽,每個棉籽上大約有著20,000根纖維。因為它的外觀有如開花一樣地好看,故又俗稱【棉花】。





摘取棉纖維的工作可用手工或是機器來處理,然而機器所摘取的棉纖維,包含著較多未完全成熟的纖維,使得棉纖維的品質等級降低。將棉纖維與棉籽分開的過程,我們稱之為【軋棉】,處理這個過程之機器稱之為軋棉機。

古代沒有機器,需要用人力去除棉杍和整理棉纖維。

上段文引用自棉花的介紹(桔城工作室)




上圖一團棉纖維中的黑色點點——棉籽,可再壓製成棉籽油以及肥料。圖片引用自<嘉義縣—跳跳生態休閒農場:木棉花

有了這些生態照片的體驗,你會發現這跟衣服上的純棉圖示很像。




整理好的棉纖維,經過處理,染色就成為了我們在店裡看到漂亮衣服和布料了。

這跟細胞有什麼關係?

你可以把黏稠痰液想像成棉花,就像它白白的棉纖維。當中的棉杍就是我們要看的細胞


衣服需要棉纖維來做布料;我們需要細胞(棉杍)來找出壞壞的細胞,發現癌症。讓病人早點治療。



怎麼把痰液和細胞分開?

我們的古老方法是取一點點痰(只取一部份),抹在玻片上,叫傳統抹片。這就像隨便拔了一樶棉花,只會帶到一點點棉籽。同樣黏稠的痰液只會帶到一小部份細胞;痰厚厚的,會蓋住細胞看不清楚。看不清,就認不明。只能打不確定的診斷了(疑似惡性細胞)。

疑似,到底”是”,還”不是”,心裡很不安。

只能取部份的痰液化驗,那剩下沒看到的檢體會不會其實有壞性細胞呢?不曉得



不確定的診斷,病人很擔心;醫生很傷心,不知道怎麼處理。


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?

如果古代人用木棒敲打或者彈力弦來震走棉子,留下棉花。我們能不能也用震盪方法震出細胞棉籽),留下黏稠的痰液(棉花)

我們震出了大多數的細胞,明顯可以比傳統抹片能檢查更多的細胞(不會滄海遺珠)







優點一,集中(細胞密度高)





優點二,托高(壞細胞站起來,立體易見)


創新不見得是發明什麼新奇的東西。改良,純粹把原本的東西做得更好,也是一種創新。


我們不拼快,不拼量,努力把診斷做最好,看我們能到達什麼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