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年前,最常被耳鼻科醫師嘲笑的話題是,淋巴結抽吸細胞學檢查(Lymph node aspiration cytology)對於診斷淋巴癌很不可靠?怎麼說呢?咱們今天再講一個觀念,一起往下看......最後告訴你!
淋巴結腫大,需要把"最可怕"但"最不常見"的淋巴癌列入考慮
一般而言,臨床醫師會根據病人臨床表現上懷疑淋巴癌(如多顆淋巴結腫大或者持續性的淋巴結腫大),先做了淋巴結抽吸細胞學檢查,看看是否有任何"長像"異常淋巴細胞,當初步篩選,再決定哪些"高風險"淋巴結需要切除,很有可能是淋巴癌,來得到最終診斷。
為什麼不把所有淋巴結腫大都手術切除?
用原子彈打小鳥?當然有人會問為什麼不直接切除淋巴結呢?淋巴結腫大最大宗,還是良性發炎的疾病。如果每個淋巴結腫大都切除,大多是做白工了,拿了不必要的良性淋巴結腫大。這非必要之惡。
有沒有一個方法,能先做初步篩選,把有問題的淋巴結腫大的案例挑出來?
有!而且很數種方法。其中一種就是淋巴結抽吸細胞學檢查,這個方法不是最頂好,但是在某些臨床情境下,很有幫助。像是何傑金氏淋巴癌(Hodgkin Lymphoma)。因為這個病,會看到一種很獨特的細胞,
惡性Reed-Sternberg(里-斯)細胞。它的長像很特別,但是它的數量特別地少,只佔所有淋巴球細胞的也許不到1%。

Photo Credit: nursingcrib.com
細胞海茫茫,目標細胞怎麼找?

液基細胞抹片比傳統抹片看得清楚就夠了嗎?
身經傳統抹片百戰的資深細胞醫檢師,很多人都具有大海撈針&砂海淘金的能力,轉換成"高畫質"的液基抹片,顆顆清楚,粒粒按讚,自然也更得心應手。
古人:歧路多亡羊。岔路多,羊容易走丟。同樣地篩選範圍大,專注力容易分散掉?傳統抹片需要搜尋75 mm x 25 mm長方形大小的玻片,液基抹片要搜尋13 mm x 13 mm 圓圈,大小差到約10倍。乾淨的背景,專注於小圈圈,你同不同意能提高靈感度呢?
但是這樣就足夠了嗎?我們先看一個例子。
過去,"原味"心臟支架,就能有非常不賴的維持冠狀動脈暢通的效果,僅有少數支架會再變狹窄。後來,有人就想能不能再更好,發明更厲害的支架,更低的再狹窄率?病人不用因為再狹窄而再做心導管。因此,又發明了"塗藥"心臟支架。
也許有人認為比起"原味"支架,"塗藥"要花多多的錢,只減少了幾個少少百分點的再狹窄率,效益夠嗎?你能有自己的答案,留給你思考!
你知道的,高品質的細胞診斷,常常也就只差在那幾個百分點的準確性。
細胞診斷要怎麼做來提高靈敏度呢?特別就那最末最難的那幾個百分點的成功率?
先看看淘金的人怎麼做?
當含金量太低時(目標細胞太少),只用淘洗和銳利的眼睛也許還不夠。淘金客會把粗篩後的金混合物加入汞,利用汞和金會結合的原理,選出汞—金結合物。
有沒有類似的技術?
有!一種技術叫"細胞免疫染色(immunocytochemical stain)",它恰恰就像汞會和金結合一樣,會把我們的目標細胞標記出來。針對標記出來的細胞,再做細胞長像的詳細檢視,就能提高靈敏度(就只那個幾個百分點的品質差異,但是不會有滄海遺珠之憾,漏掉微量的腫瘤細胞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