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

經氣管穿刺淋巴結的檢體,像細砂堆成的雕塑,水一沖就不見了,怎麼辦?





小漢醫師是已經我在T大當住院醫師就認識的胸腔內科總醫師,印象中他以前在T大工作時,偶爾會送一種很特別的檢體,叫"經氣管穿刺淋巴結(Trans-bronchial aspiration of lymph node)",哇~名字聽起來就很酷了!但是......,過去我們常無法做出診斷。咱們今天再講一個觀念,一起往下看......,最後告訴你為什麼我現在能做到了


以前收到檢體時,我時常覺得這類檢體當中的組織塊非常地小,我來打個比方,讓大家想像一下它有多小。

想像你裝了一玻璃杯的水,透過天花板上的吊燈看,把水搖一搖,如果有看到微小白色雜質,大概就那個大小。

雖然覺得檢體很少,但是看到這個術式這麼"威",努力也要把這個檢體做好,給病人個好診斷。於是呢~我把它小心逸逸地在濾紙中包好,再塗上顏料,希望它不會被埋没了,再去拜託醫檢師大哥大姐們幫幫忙,切出個漂亮玻片來診斷。

雖然這麼小心了,大家都盡力了,但是切片上看到的東西,還真是不像話的小~和少~。


為什麼這種檢體容易不足夠診斷呢?這得從源頭說起了~~


因為取檢體的細針,是透過氣管內視鏡伸到氣管內,再轉個彎兒,刺穿經過氣管,進入氣管旁的淋巴結中,去抽取細胞。

聽起來是十分的精密的儀器,這麼多根管子和器械要放入同一管內視鏡,想來針也必需要很細,也很困難去穿刺取氣管。再者,因為氣管黏膜的血流太豐富了,一旦大流血,就壞了,會跑進肺裡去。所以操作醫師個個藝高人膽大!


Photo Credit: http://www.webmd.com/


大家還記得前一篇文章<肺發現有結節,醫師說要做粗針組織切片或者細針細胞診斷,有什麼差異?>,太細的針,取下來的組織,太細且不夠多,容易檢體不足,無法做診斷。


為什麼組織太細會不夠診斷呢?


一般傳統的切片,肉眼容易可見,可以把它比擬為鵝卵石。大家可以再把非常細小的組織塊,想像成砂。砂能堆成砂雕(就像細針,細歸細,還是能抽出一條細長的組織),但是問題來了,組織切片(Tissue section)要變成玻片要經過一連串的化學藥劑沖洗和浸泡。砂雕哪禁得起這麼潮來潮去,不就都散光光,流走了嗎?所以細小的組織也是這個道理,無法維持一條的形狀,散掉了,無法做出細胞量很多的切片。

當年我反覆接到小林學長的電話問報告,但是常常結果是檢體不足。我能感受到他做此術式取檢體的不易。不過,我當時還真想不到好方法幫助他。畢竟做組織切片(Tissue section),還是有其極限,太小的檢體是做不出來。請大家多包涵了!


那現在有沒有好方法能處理細小組織檢體呢?


有!現在我已經想到了。既然潮水來了,砂雕就散了,沖走了。想像一下,我把這懸浮著細砂(細小組織或者細胞團)的水,花點心思處理,這些細沙終究會塵埃落定在底部(玻片上),不會流失了!

所以我改用細胞診斷(Diagnostic cytology)這樣做,把細小組織或者細胞團,放入液基細胞半固定液中,把細胞團沈澱(或者過濾都類似)留在玻片上。醬子,是不是細胞就不會流失了?

從此之後,我們也能處理微小的經氣管淋巴結抽吸小切片檢體了,就是用細胞診斷(Diagnostic cytology)的原理加上液基抹片的技術(Liquid base cytology),不會再有這麼高比例的無法診斷了。

從此,獅子不用再吃鱉了,可以換換口味囉~

有人會舉手問,如果這些砂量更多,砂子更粗,像是小石子呢?但是還是不到鵝卵石(一般切片)這麼大,不足以用組織切片(Tissue section)的技術做,做細胞診斷(Diagnostic cytology)又太大塊,怎麼辦呢?

還有另一個好方法,先賣個關子,咱們下次再聊囉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