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

細胞免疫染色(Immunocytochemical stain, ICC):當心走味的咖啡......




我不是咖啡達人,但是咖啡喝久了,還真能喝出當中些微的差異。放久了的咖啡粉,真的會走味......。咱們今天再講一個觀念,一起往下看......,最後告訴你為什麼魔鬼都藏在細節裡!


以前當住院醫師很忙碌,喝咖啡是為了提神,努力打起精神工作;出國進修病理一年,喝咖啡是一種體驗文化。所有的醫檢官(Medical Examiners,類似台灣的法醫)在晨會分配完當中解剖案件後,喝咖啡,聊是非(分享解剖經驗和案情);回國後,喝咖啡已經變成是一種習慣了。

以前習慣在醫院美食街買杯隨手咖啡,現在突然喝不慣了,大概是喝太多歐洲早餐的Espresso或者美國大媽的現煮咖啡了......嘴變叼了......

於是.......

我開始自己磨咖啡和手沖咖啡囉,也許是味覺在國外時,不知不覺變敏銳了,喝久了還真得能感受到咖啡店老板說:現磨的咖啡豆放太久沒有喝完會走味......

坊間有一堆有名的手沖咖啡館,喝起來也不錯,濃純香。在奧地利生活時,汽汽汽.......的義式咖啡機,號稱用9 bar (氣壓)最能萃出的咖啡香芳。機器是不是一定沖得比師父的手工好?未必然。


病理實驗室的日常工作中,牽涉到非常多和繁瑣的實驗室步驟,就像是咖啡大師在煮咖啡一樣,要煮出"極品"咖啡,就得對各個細節要能暸若指掌,有一堆眉眉角角,比如說:豆子的品種,烘焙時間和火侯,咖啡粉的克數......。


細胞免疫染色(Immunocytochemical stain, ICC):當心煮出走味的咖啡


細胞免疫染色(ICC)在我看來,就像是煮一杯極品咖啡,一頭栽進去研究,也是一堆眉眉角角。

小嗯:都已經採用全自動的免疫染色機自動咖啡機),裝機時測試過了,染色結果都很棒。理論上所有的參數時間都固定,成品也有染出顏色來了。但是,為什麼還會發生顏色的不均勻,訊號越來越弱(咖啡越來越走味)?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?

科學就是這麼回事,如果我們以為變數都控制了,卻沒有得到一致的結果?那肯定還有沒發現的變數,要再啄磨一下。

後來經過一連串的實驗,推敲是染色用抗體(咖啡粉)放太久,變質啦或者失效了。不相信?實驗一下就知道。


只吃路邊攤,不知道餐廳的好?


細胞免疫染色(ICC)的玻片成品,就像品嚐一杯黃金咖啡。當你從路邊攤咖啡,一路喝到餐廳的好咖啡,就會驚為天人,一試就回不去了。

病理診斷是看型態(長像)。玻片做得好不好,類似影像畫質的東西,看過更好的高畫質電視,就回不去映像管電視的年代。如果看過國內外更好的醫學中心做出來的好片子,就會了解真得品質不同。那怎麼煮出好咖啡(細胞免疫染色片)?人家怎麼能做出來呢?我猜是富有做實驗的精神和堅持泡出好咖啡的熱情!

每個步驟,有任何變化,會產生什麼結果?不斷的實驗,改進,汲取別人的經驗。隨著時間累積,經驗自然就老道囉。

就好比,最近我們發現染色抗體原來像磨好的咖啡豆,它是有賞味期的,雖然不用龜毛到每次泡咖啡才現磨(現泡抗體),但是一定賞味期內沒用完,走味是必然的......


看玻片是為了診斷,又不是當藝術品?要那麼清楚和精準做什麼呢?


差不多先生:我看都有顏色染出來,很棒呀!就只是有時侯強一點(sharp)跟有時侯弱一點(似有若無)的差異。"我看沒什麼差異,是你太龜毛了"。高畫質電視和映像管電視有什麼差別,不都只是在看劇情和聽聲音?

你同意嗎?

是這樣嗎?給大家看個圖,再說個觀念,結束這回合。



上三個圖都是同一個病人的檢體,都是染同樣的B細胞抗體。"只是"因為抗體隨著時間走味了(失效了),所以你就能明顯看到染出來B細胞的數量大有差別,在某些情況下,也許就導致是良性淋巴結腫大或者惡性淋巴瘤的差異囉。

失之毫釐,差之千里~~不可不慎!

因為玻片染色越穩定,診斷就會越精準到位!醫師相信自己的實驗室結果,就比較不會打模棱兩可的診斷。品質就差在這魔鬼的細節裡~~

如果這還不夠說服你,那我再告訴你多一些。有些治療(如:標靶藥物)是用免疫染色數量(多少百分比表現)和有無(有沒有表現)來決定用藥。染得太弱,原本是應該用藥,誤判成陰性,不能用藥;染得太強,誤判成陽性,用了不該用的藥,徒增藥物副作用。